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政务  >  通知通告

关于做好2019年度全省新闻、出版、社会科学研究等3个系列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

 2019/09/06/ 17:04 来源:每日甘肃网

关于做好2019年度全省新闻、出版、社会科学研究等3个系列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

各市州党委宣传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兰州新区组织部,甘肃矿区人社局,省直有关部门人事处(职改办),省属高等院校组织人事部门,省属有关企业集团人力资源部,中央在甘有关单位人事处(职改办):

  根据省人社厅《关于做好2019年度全省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甘人社明电﹝2019〕90号)要求,现就做好2019年度全省新闻、出版、社会科学研究等3个系列职称评审工作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评审范围和申报条件

  按照《甘肃省新闻系列职称评价条件标准(试行)》(甘人社通〔2019〕320号)、《甘肃省出版系列高级职称评价条件标准(试行)》(甘人社通〔2019〕317号)、《甘肃省社会科学研究系列职称评价条件标准(试行)》(甘人社通〔2019〕316号)执行。

  二、申报方式及要求

  (一)登录职称信息系统申报评审

  自2019年开始,全省新闻、出版、社会科学研究等3个系列职称的申报评审工作通过“甘肃省职称申报评审管理信息系统”(网址https://www.gszcxt.cn:8000/zcxt,登录系统请使用360浏览器或谷歌浏览器),实行网上申报、网上审查、网上评审(认定),并启用电子职称证书。

  为确保网上申报工作正常有序开展,请各市州、各有关单位按照《关于“甘肃省职称申报评审管理信息系统”上线运行的通知》(甘职改办〔2018〕23号)要求,及时创建组织机构和申报人员个人账号,认真研读“甘肃省职称申报评审管理信息系统操作手册”(在系统界面下载),严格按操作手册办理相关事宜。

  (二)网上申报时间

  自即日起至9月30日24时止。

  (三)审查推荐要求

  1.申报人员提出申请,由用人单位按照资格条件和申报要求,逐项审查申报人员所填信息及上传佐证材料,对申报人员在系统中填报的内容和上传材料的真实性、规范性、完整性、时效性负责。

  2.用人单位要对申报人员的品德、能力、业绩进行考核评估,严把推荐关,不符合申报条件的不得推荐,对弄虚作假或存在其他违规行为的一律不得推荐报送。对审核通过人员,要在本单位公示5个工作日。公示无异议后,将申报材料按照管理权限逐级上报。

  3.主管部门、人社部门要认真审查用人单位申报材料,重点审查申报人员是否符合条件,上传材料是否清晰、真实有效、齐备规范,上传材料与填报内容是否一致。对不符合申报条件或申报要求的,注明存在问题并及时退回;对弄虚作假或举报核实确有问题的,取消申报资格并列入“黑名单”。

  4.用人单位、主管部门、人社部门要及时完成网上审查工作,对被退回材料的要及时告知申报人员和单位重新填报。

  三、申报所需材料

  (一)学历证明材料

  1.2001年及之前取得学历的,须提供《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通过学信网免费申请);2002年后取得学历的,须提供《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通过学信网免费申请),并在“学信网验证码”栏目中填入12位数的验证码(验证码须在2019年12月底前有效)。

  2.取得国外学历学位的,须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的《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书》。

  3.取得港澳台地区学历学位的,须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的《港澳台学历学位认证书》。

  4.取得党校、军队院校学历的,须提供学籍卡或毕业生登记表等相关佐证材料。

  (二)职称证书材料

  上传现职称证书。如现职称是转系列(专业)后取得的,还需上传原系列(专业)的职称证书。

  (三)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材料

  事业单位在编人员、聘用人员和企业人员需上传单位聘任文件或聘书。

  (四)专业技术工作经历材料

  对照专业技术资格条件,先选择专业技术工作经历类别,再填写相应的经历内容,并请注明符合相应系列职称评价条件标准的第几条和第几项,同时上传盖有本单位公章的相应证明材料。

  (五)完成继续教育学习任务材料

  上传申报当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合格证书(或证明)。

  (六)业绩成果——论文论著材料

  1.论文论著填报不少于规定数量,但最多填报5篇,内容要与本人申报专业相关,按质量高低填报。

  2.论文须在中国知网(www.cnki.net)上进行检索验证,并将检索到的网页地址复制到系统“检验验证地址”栏目。检索不到或未填检索验证地址的视为无效论文,不作为评审依据。省级期刊需在国家新闻出版署期刊查询网页查询,并将检索到的页面地址复制到系统“检验验证地址”栏目。检索不到或未填报检索验证地址视为无效论文,不作为评审依据。

  3.论文要分项上传刊物的封面、主办单位页、目录页、正文全文等。论著要分项上传封面、版权页、目录(摘录)页、编委会名单页、标有著作字数页。少数民族文字须上传汉语译文,外文须上传中文译文

  4.要通过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请登录网易邮箱在收件箱中自行下载,账号:gxzcgz001@163.com,密码:gxzcgz123456)、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SD)和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等对论文的真假进行核查确认。要通过中国知网等对论文进行查重,论文重复率核心期刊超过10%、省级期刊超过20%的,不按相应级别论文对待;对重复率符合要求的论文,用人单位和评委会工作机构可进一步采取送审、盲审等办法送交3名以上国内外专家进行质量确认,多数业内专家认为达不到相应层级职称论文水平的,不按相应级别论文对待。

  5.对著作、译著也要采取送审、盲审等办法送交3名以上国内外专家进行质量审核,多数业内专家认为达不到相应层级职称著作水平的,或审核不过关的,不作为职称申报评审依据。未列入计划的教材不作为职称申报评审依据。

  (七)业绩成果——课题(项目)材料 

  1.上传的课题(项目)内容要与本人申报专业一致,按质量高低填报。

  2.申报人员须提供包括立项、结题(验收、鉴定)、成果登记等一套完整的原件资料。上传材料含立项、结题(验收、鉴定)材料的封面,个人排名、立项、结题(验收、鉴定)单位盖章页。其中,个人排名页面须加盖立项单位或鉴定(验收)单位公章。

  (八)业绩成果——奖项和荣誉称号材料 

  上传的获奖内容要与本人申报专业相关。

  (九)业绩成果——其他业绩材料

  对照评审条件需上传的其他业绩佐证材料,按照评审条件符合性逐条做好排序,上传标准参照专业技术工作经历材料的要求。

  四、实行原始材料抽查制度

  由于今年首次实行网上申报,网上资格审查通过人员需准备原始申报材料备查。原始申报材料主要是在系统中上传的专业技术工作经历材料、业绩成果和论文、论著材料的原件,并按顺序整理,列出纸质材料清单。

  确需抽查原始材料的,各市州、县市区单位人员的原始申报材料由市州职改办统一受理汇总后报送,省直单位人员的原始申报材料由省直主管部门人事处(职改办)统一受理汇总后报送,中央在甘单位人员的原始申报材料由中央在甘单位人事部门统一受理汇总后报送,不得由申报人员个人报送。

  五、有关注意事项

  (一)申报人员按本通知要求和系统规定要求实事求是填报信息,并扫描上传真实、完整、清晰的电子版证明材料及个人2寸彩色照片。材料类型为JPG、JPEG或PDF格式,单个文件大小不超过2M。因申报人员个人原因,导致上传材料不清晰或出现漏报、错报、未放指定位置、错过申报时间等问题的,后果由申报人员承担。

  (二)专业技术总年限和现职称任职年限,均计算到职称申报当年的12月31日为止。其中,纳入岗位管理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的任职年限从聘任的当月计算,其他单位专业技术人才的任职年限,原则上从取得职称资格的当月计算。专业技术人才的业绩均计算到申报当年9月30日为止。专业技术人才申报当年是否达到国家规定退休年龄,均计算到申报当年的12月31日为止。

  (三)纳入岗位管理的事业单位,编内人员须在本单位空岗数额内推荐,编外人员与编内人员执行同等申报条件标准。民营企业账号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企业所在县(市、区)职称办负责创建。非公有制领域人才按照属地原则申报职称评,凡是市州设置了相应系列(专业)层级评委会的,应当向市州申报评审。国有企事业单位编内人员和编外人员个人申报账号均由单位创建,从所在单位申报职称。

  (四)荣誉表彰、科技奖励、项目课题、标准规范等,按《关于当前深化职称改革工作中几个具体事项的通知》(可在省人社厅门户网站查阅)严格区分和审核。各类竞赛、技能比武、比赛等,以各级行政部门或各级行政部门委托相关部门组织的竞赛、比赛为准审核。

  联系人:李 乐  赵富春

  联系电话:0931—8928501,8928758

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

2019年9月6日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