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引领 法治护航——习近平法治思想陇原实践基层行动】
深学细悟笃行习近平法治思想 全面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河西学院党委书记 梁兆光
河西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法治工作的意见》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切实推动依法治教、依法办学、依法治校,全面提升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法治保障。
坚持思想引领,全面提升“关键少数”法治思维。校党委切实扛牢依法治校主体责任,坚持“党委带好头,常委做表率,党员走在前,全员齐跟进”,切实履行党委书记、校长法治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设立法治副校长,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定期研究部署重点任务,推动依法治校各项工作任务高效开展。聚焦“关键少数”,坚持不懈以学为先,培育和提升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建立校院两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法制度,邀请知名法学专家来校为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作专题辅导。注重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坚持述法、考评、督察全链条贯通,将法治考评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拧紧法治建设责任链条。
强化理论研究,努力营造“双向奔赴”研究氛围。设立“祁连法学讲堂”,先后邀请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知名院校的60多位法学专家和行业精英来校开展法治宣讲和学术交流近百场次。注重与地方法治实践良性互动,紧密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共建“一带一路”等,依托本地资源禀赋与发展需求,组织引导教师在绿色金融法治、祁连山生态保护法治、敦煌法学等领域组建科研团队、凝练课题,形成了一批具有地域特色和实践价值的成果,推动理论研究与国家和区域法治实践深度融合,先后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
注重德法兼修,持续擦亮“一靠三实”育人品牌。持续加强法学专业建设,增设“党内法规学”等前沿课程,探索“法社融和”人才培养路径,推进法学和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完善以实践为导向的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同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等建立协同育人机制,与甘州区人民法院共建“种子法庭”实践基地;与甘肃省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研究院开展深度合作,培养大批德法兼修的高素质法治人才。常态长效开展法治教育,通过开展“法律援助工作站”、“道德讲堂”、“模拟法庭”、以宪法教育为核心的“八五”普法宣传等法治教育“第二课堂”,持续擦亮河西学院“政治可靠,专业扎实、为人朴实、工作踏实”的“一靠三实”育人品牌。
聚焦建章立制,全力夯实“依法治校”法治基础。学校将制度建设作为依法治校的根本保障,不断健全治理体系和规章制度体系。修订完善《河西学院章程》《河西学院党委全委会会议议事规则》等多项制度,制定并依据《河西学院内部控制管理办法》修订和梳理34项制度和相对应的88个流程,推动形成以学校章程为核心,规范统一、分类科学、运行高效的学校规章制度体系,做到重大改革、重要部署于法有据、有章可循。坚持“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社会监督”,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全面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依法依规、全面从严提升治理效能。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和学生代表大会作为师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的主渠道,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切实保障广大师生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开通“书记校长信箱”和三部热线电话,开展“每周校领导接待日”“与书记校长面对面”,畅通渠道倾听师生意见,贴近师生做好服务保障、诉求表达、矛盾化解等工作,全校师生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蔚然成风。
迈上新征程,河西学院将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校,以高水平法治护航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免责声明
凡本网站注明"来源:XXX(非每日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站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