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陇原三十载
——甘肃妇女事业发展的时代华章
1995年,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大会通过的《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为全球性别平等事业擘画了蓝图。中国政府在大会开幕式上庄严承诺:“把男女平等作为促进我国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这一历史性宣示,成为中国妇女事业发展的里程碑,也为甘肃妇女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
三十载风雨兼程,三十载芳华绽放。甘肃省委、省政府始终将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贯穿于法规政策制定实施的全过程、各环节,推动妇女事业与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为全国妇女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值此北京世界妇女大会召开三十周年之际,我们回顾甘肃妇女事业在党的正确领导下走过的辉煌历程,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陇原妇女事业的壮丽画卷,旨在激励广大妇女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续写巾帼华章。
党的领导为妇女事业发展筑牢政治根基
党的领导是妇女事业行稳致远的根本保障。三十年来,甘肃省委、省政府始终坚守男女平等的宪法原则,将妇女事业全面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以高位谋划的远见、政策保障的力度与资源倾斜的温度,精心构筑起“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妇联推动、妇女参与”的工作格局。从黄土高原到河西走廊,从陇东粮仓到甘南草原,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如春风化雨,浸润着陇原大地的每一个角落。甘肃始终以政策实效护航妇女发展,立足省情实际,将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与省级五年规划深度融合,连续制定实施四个周期的《甘肃省妇女发展规划》,从宏图设计到具体落实,从指标设定到成效评估,全方位推动各阶段妇女发展目标如期实现,让“半边天”的权益在制度框架中得到坚实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甘肃把保障妇女合法权益、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的重要内容,将妇女发展主要目标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纳入地方政府民生实事项目,纳入各级政府绩效考核与专项督查,形成了高效协同、全面推进的发展机制。从“两癌”筛查全覆盖到女童教育精准帮扶,从妇女创业贷款贴息到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保障,每一项民生实事都体现着对妇女的关怀。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议定期研究妇女工作,省委、省政府负责同志多次出席妇联及妇儿工委重要会议和活动,对妇女工作作出具体指导,推动妇女事业高质量发展。持之以恒的政治担当,铸就了甘肃妇女事业行稳致远的坚实根基,让“半边天”的智慧与力量在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的伟大实践中尽情奔涌、璀璨绽放。
近年来,甘肃省第十五次妇女代表大会、第六次全省妇女儿童工作会议相继召开,系统谋划新时期妇女事业发展重点任务,吹响了新征程妇女事业发展的号角。会议紧紧围绕实施“四强”行动、优化营商环境、推进乡村振兴、保护生态环境等全省重点工作,全面推进陇原巾帼“聚心、聚力、聚爱、聚和、聚能”五大工程,不断赋予巾帼建功系列活动新的时代内涵,为甘肃妇女工作注入崭新动力。
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贡献巾帼力量
平等参与经济、共享发展成果,是妇女解放与进步的根本体现,也是社会迈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三十年来,甘肃妇女以前所未有的广度与深度投身经济发展大潮,从田间地头到科研高地,从传统行业到新兴业态,处处跃动着她们奋发有为的靓丽身影。在河西走廊的戈壁农业基地,女技术员手把手传授种植技巧,让温室大棚结出增收硕果;在工业园区,女工程师扎根生产一线,为产业升级攻克技术难关;在山区的电商直播间,“陇姐”们热情推介农特产品,让“甘味”走出大山。全省女性就业人员占比稳定保持在45%左右,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中女性占比达51.6%,高级职称女性比例实现近一倍增长,一大批知识女性在科研、教育、医疗等关键领域勇挑重担,以专业素养撑起行业“半边天”。妇女创业创新活力全面激活,女性创办经营主体数量大幅攀升,在电子商务、文化旅游、特色农业等新兴领域涌现出一大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领头雁”,她们或扎根乡土,让戈壁荒滩绽放出绚丽的产业之花;或驰骋商海,在数字经济、现代服务等新蓝海中乘风破浪,用智慧与汗水为甘肃高质量发展注入既强劲又温暖的“她力量”,谱写了“妇女能顶半边天”的时代华章。
进入新时代,甘肃将促进男女平等参与经济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在脱贫攻坚中,广大妇女撑起了“半边天”。多重支持为妇女脱贫致富注入强劲动力,330.34亿元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帮助72.75万名妇女走上创业道路,243万名妇女成功摆脱贫困,“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照进了现实。甘肃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持续优化妇女就业创业环境,着力消除性别歧视。通过深化省际合作、强化标准输出,“陇原妹”家政品牌凭借专业服务,成为甘肃妇女跨区域创业就业的“闪亮名片”,每年带动数万名妇女赴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就业;壮大“陇原巧手”产业,以赛事驱动、渠道拓展带动数万名妇女将指尖技艺转化为致富增收的“指尖经济”,刺绣、剪纸、编织等传统手艺成为乡村振兴的“金钥匙”。随着妇女发展环境的持续优化,全省妇女干事创业的热情充分迸发,“岗位建功”成果丰硕,涌现出全国三八红旗手105名、三八红旗集体72个、三八红旗手标兵3名,全国巾帼建功标兵133名、巾帼建功先进集体53个、巾帼文明岗67个。
近年来,广大陇原妇女以行动建功新时代,以奋斗创造美好生活,持续书写高质量发展的巾帼篇章。在产业赋能方面,省级财政不断加大投入,帮助妇女在手工艺、特色农产品、种植养殖等领域创业发展,妇女发展的内生动力持续被激发。在金融支持方面,创新推出“陇原巾帼荣誉贷”“陇原巾帼创业贷”“陇原巾帼专享贷”系列普惠金融产品,累计发放贷款4.49亿元,让创业梦想从“愿景”变为“实景”。在技能培训方面,实施高素质女农民培训、电商人才培育、巾帼家政培训、劳务品牌培训等项目,培育各类巾帼人才150万余人;各级妇联、人社部门常态化举办女性专场招聘,提供数万优质岗位,从线下招聘会到直播带岗,从岗位推荐到就业指导,全方位为妇女搭建就业平台。在联动发展方面,组织女企业家赴天津、重庆、山东、广西、湖北及广东深圳等地开展陇原巾帼产业招商推介、助力“甘味出陇”推介等活动,从“走出去”推介到“请进来”合作,从签订购销协议到建立战略合作机制,让“甘味”特产搭上了合作快车,为妇女创业发展拓展了市场空间。甘肃省妇联主要负责同志在金砖国家妇女部长会议上,向世界宣传推介“陇原巾帼创业就业行动”成效及“陇原巧手”产品,让甘肃妇女的创业故事走向国际舞台,展现中国妇女发展的鲜活实践。在电商创业方面,“陇姐带甘味·陇货优品味”陇姐优品集市打通产销新链路,累计吸引2800万人次参与,交易额达2100万元,在助力“甘味”出圈出陇的同时,有效促进更多妇女在电商领域实现发展。在巾帼家政服务方面,创新建设“巾帼家政服务驿站”62个,覆盖了人口多、家政服务需求大的45个县区,集家政服务、政策宣传、就业培训、岗位推荐、公益服务于一体,助力妇女在家政领域灵活就业,累计服务家庭1.8万户,既解决了家庭服务需求,又为妇女创造了就业机会。连续多年举办甘肃省巾帼家政服务职业技能大赛,推荐6名家政从业人员参加首次纳入国家级一类大赛的全国巾帼家政服务职业技能大赛,获两项大奖,创历史最好成绩,展现了甘肃巾帼家政人员的专业素养与精神风貌。在发展美丽经济方面,“美丽庭院”建设激活乡村庭院经济,妇女们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庭院,大力发展农家乐、乡村民宿等新业态,将生态美转化为经济美,实现“庭院美”到“家庭富、产业兴”的良性循环。
健康长寿成为陇原妇女的生活常态
三十年来,甘肃始终将妇女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织就覆盖城乡、贯穿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网络。孕产妇死亡率从114.7/10万降至10.22/10万,降幅高达91%,提前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母婴安全核心指标持续向好,优于全国平均水平;妇女平均预期寿命从70.1岁延长至79.8岁,健康长寿成为陇原妇女的生活常态。
进入新时代,甘肃将妇女健康保障全面融入“健康中国”“健康甘肃”建设大局,纳入重大民生工程,出台系列行动计划。各级妇幼保健机构不断加强能力建设,健全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网络,推动母婴安全五项制度落地见效。婚前医学检查、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产前筛查等项目广泛覆盖,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住院分娩率分别达到100%、96.04%。2009年起,农村妇女“两癌”免费检查启动实施,先后纳入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累计筛查超过300万人次,早诊率显著提升,“妇女‘两癌’免费检查+救助+保险+HPV疫苗接种”综合防治体系加快构建。2011年以来,争取全国妇联专项救助金1.526亿元,帮助1.5万“两癌”患病妇女减轻家庭负担。“母亲健康快车”“母亲水窖”等公益项目持续改善偏远地区妇女健康条件,叶酸补服、优生检查等措施有力降低了出生缺陷发生率,妇女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格局基本形成。
近年来,甘肃进一步织密妇女健康保障网,推动服务提质扩容。妇幼保健机构覆盖城乡,累计建成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113个,二级以上妇幼保健机构中医科设置率达到90%以上。深入实施“母婴安全行动提升计划”,加强省市县乡四级急救转诊网络建设,孕产妇妊娠风险筛查评估率达到98.4%,孕产妇死亡率进一步下降。女性基本医保、养老保险参保率均超98%,生育保险覆盖面持续扩大,特困妇女全部纳入低保与救助供养体系。2025年,10万名适龄女童HPV疫苗补助接种项目首次纳入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事项,首针接种超额完成,切实推动宫颈癌防治关口前移。推进“健康中国·母亲行动”“健康科普进万家”“健康公益陇上行”等活动,组织专家深入基层开展义诊和讲座,惠及数十万妇女群众;实施“母亲心理健康工程”,培训基层心理健康辅导员,为留守妇女、单亲母亲等群体提供心理支持。甘肃妇女健康服务的可及性、公平性和质量不断提升,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奠定了坚实的人口健康根基。
平等教育铺就女性出彩人生路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促进妇女全面发展的治本之策。三十年来,甘肃坚定不移推进教育公平,实施“九五”时期“52122”工程,年均组织20万妇女参加扫盲学习,妇女平均受教育年限从原来的不足6年显著增长至9年以上。如今,义务教育阶段性别差距已基本消除,小学学龄女童净入学率连续多年超过99.9%,高等教育中的女性比例从1995年的30.4%跃升至2024年的54.2%,女研究生占比突破52%。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知识的阳光照亮陇原女性的成长之路,为她们融入社会、实现价值奠定了坚实基础。
进入新时代,甘肃将教育公平作为促进妇女发展的关键支撑,持续完善政策体系、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女性教育向更高质量迈进。全面落实“两免一补”、营养改善计划等惠民政策,建立控辍保学长效机制,确保不让一个女童因贫失学。持续实施“春蕾计划”公益项目,从资助学费到关爱成长,从学业辅导到心理疏导,全方位帮助困难家庭女童完成学业,累计资助20万人次,让“春蕾”在阳光下绽放。推进幼儿教育社会化,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均超全国平均水平。高等教育领域实施“女性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支持女性参与科研项目,高校专任教师中女性比例近半,女性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教育公平的深入推进,使“知识改变命运”成为广大陇原女性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甘肃以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为引领,推动妇女教育事业再上新台阶。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巾帼行动”,通过搭平台、强引领、促创新,一大批女科技工作者以求真务实作风承担起难度大、时间紧的重大科研项目——攻克新能源材料等技术难题,深入田间地头推广农业技术,用“她智慧”破解“卡脖子”难题,服务基层“最后一公里”。通过“巾帼科技助农直通车”开展科普服务4048场次,从种植技术指导到养殖病害防治,从农产品加工到电商运营,惠及妇女101万人次,让科技成为妇女增收致富的“助推器”。持续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创建,开展辍学动态“清零行动”,筑牢女童入学保障网;实施“卓越高中”建设和“普职融通”改革,拓宽女性成才通道;职业教育面向新业态,“阳光工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培训项目面向下岗失业妇女、农村转移劳动力广泛开展;高等教育持续扩优提质,女性在高校在校生、研究生中占比均过半;终身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全覆盖建成县级以上社区教育学院,社区教育、老年大学满足各年龄段女性学习需求。从“不会写名字”到“能读书看报”,从“不懂技术”到“掌握技能”,平等教育赋予陇原妇女成长的力量,兼具学识与能力的她们,正以昂扬姿态在时代舞台上绽放芳华,绘就出彩人生画卷。
在民主政治与基层治理中彰显女性作为
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尺。三十年来,甘肃妇女的政治地位显著提高,参政议政的舞台更加广阔,在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持续增强。从省人大、省政协到市、县、乡各级权力机关、协商机构,越来越多的女性代表、委员积极履职,为甘肃发展建言献策。2024年,省人大代表中女性比例从1995年的20.6%提高至27.63%,她们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制定地方性法规时,积极反映妇女群众的呼声与诉求;省政协委员中女性比例从15.2%增至17.5%,她们在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中,围绕教育、医疗、就业等民生议题提出高质量提案。基层民主建设中,村委会、居委会女性占比分别达到32.1%、53.4%,越来越多女性成为乡村和社区“当家人”,她们带领村民发展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创新治理模式、解决社区居民急难愁盼问题。“妇女之家”“妇女议事会”遍布城乡,从村头巷尾到社区广场,基层妇女围绕环境卫生整治、邻里矛盾调解、村规民约制定等议题积极建言献策,成为促进基层和谐稳定的重要力量。
进入新时代,甘肃将妇女参政纳入干部队伍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总体布局,系统推进女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甘肃省2015—2018年党政领导班子建设实施意见》《2019—2023年甘肃省党政领导班子建设实施意见》均对女干部配备作出明确要求。全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以战略眼光和务实举措,为女性走上各级领导岗位、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创造了有利条件。省委组织部选派女干部赴中央部委和发达地区学习先进经验,到乡村振兴第一线、经济社会发展最前沿锻炼成长,针对性提升综合能力。选调优秀大学毕业生、招录公务员中,女性占比均过半,从源头上储备了一批高素质女干部。2020年村(社区)“两委”换届,新产生2482名女性村党支部书记、755名女性社区党支部书记,占比分别达15.58%、52.58%,较上届大幅提升。越来越多的女性在基层党组织中担任“一把手”,成为基层治理的“领头雁”,以过硬的政治素质和出色的治理能力,带领群众建设美好家园。
近年来,甘肃省妇联积极探索妇女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新路径,推动妇女在民主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愈发彰显。通过大力实施“妇联干部能力素质提升行动”,常态化在甘肃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举办女干部专题培训班,妇女参政议政的意识和能力得到显著增强。特别是在基层,落实“执委联系妇女群众”等制度,村妇联主席普遍进入“两委”,促进妇联工作与基层党建、村务管理有效融合。“妇女微家”等微治理模式广泛推广,以“微阵地”服务“微需求”,女性在矛盾调解、志愿服务中作用凸显。创新推广“村(社区)妇联执委+基层网格员”双向任职模式,将妇联组织的服务触角延伸至社会治理的最末梢,参与该模式的人数已从最初的1200余人激增至2万余人,成为化解矛盾、服务群众的骨干力量,在基层治理中发挥了“润滑剂”“减压阀”作用。与此同时,巾帼志愿服务已成为妇女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有效载体。各地组建了法律维权、科技惠农、文明传播等多支特色巾帼志愿服务队,她们深入社区、乡村,开展普法宣传、矛盾调解、扶危济困等活动,不仅提升了基层治理的温度与效能,而且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为建设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贡献了不可或缺的“她”力量。
免责声明
凡本网站注明"来源:XXX(非每日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站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5年07月15日甘肃全方位助力妇女就业创业 上半年发放创业贷款2.41亿元
- 2025年05月30日《甘肃省妇女权益保障条例》今年8月1日起正式施行
- 2025年04月15日甘肃省打造“一站式”妇女维权服务平台
- 2025年03月10日甘肃省第八届妇女书法作品展举行